查看原文
其他

碌曲县尕秀“漒川古城”略述

达布老 藏人文化网 2023-11-25

点击上方“藏人文化网”关注




著名的阿夏(吐谷浑)古城“漒川城”,坐落在距碌曲县城南23公里的尕秀村东南面二里处,国道213线旁一个独立陡峭的山顶上,现有残留的城墙遗址。当地的藏族群众称其为“晒银道尔克(བསེ་ཡིད་རྡོ་མཁར།意为石堡城)”。民间有个传说:“很久以前,晒银道尔克里住着一个嘉总督那古(意思是汉族黑总督),这位总督又胖又黑。传说一天黑总督去世(据说是战死)了,其部下将其尸体驮在骡子上,从晒银道尔克出发经过勒克尔(分水岭)驮到华格东边的洮河岸边时,骡子累死了,没办法再驮尸首,部下便将总督的尸首捆绑在木筏上放入洮河中,让其漂流顺流而下,据说尸体最后停在洮河下游的一个大湾上,名叫“日郭塘(རི་དགོད་ཐང་།)”的地方,从此,人们定居在那里,便形成了一个叫岷州的汉城。尸体漂流而下后,他们在洮河岸边的草地上休息,起灶煮肉,因此,这片草滩起名为‘夏泽滩(意是煮肉的地方)’。又因为这则故事将风水岭到洮河边的长沟命名为‘勒克追切麻(意思是能累死骡子的沟)’”。


据汉文史料记载:“漒川城”始建于公元330年,是由十六国时期前凉国张骏击败漒川羌后,迫使降附的羌人在此山顶就地取材,以红沙土夯起一座不规则的多边形城墙(是以山顶的形状围建而起),此城长约700米、宽约300米,南高北低,居高临下非常险峻。其地理位置南镇蜀地,西通西海,东临洮岷,北靠熙河,自古以来是游牧古羌人的栖息地,是历代中原王朝与西部少数民族之间战争的缓冲带,在这里曾发生过无数次重要的战役。如蜀汉景耀五年(262年)姜维(羌人)和邓艾的漒川口战役、公元347年后赵国凉州刺史麻秋和前凉国的漒川战役、元熙元年(419年)西秦国左卫将军乞伏匹达和后秦国洮阳公彭利和(羌人)的漒川战役、西秦和吐谷浑反复争战直到西秦灭亡;还有吐谷浑和北魏、吐谷浑和隋唐、党项羌和唐朝,以及吐蕃与唐朝之间的争战等。这里也曾是吐谷浑建国初期的都城,从始建起,相继由前凉国漒川屯护军、后赵国凉州刺史麻秋、吐谷浑王叶延、吐谷浑王辟奚、西秦鲜卑乞伏氏、吐谷浑王树洛干、后秦洮阳公彭利和、西秦尚书右仆射王松寿、吐谷浑八代主阿豺、北魏拓跋焘、党项羌大首领拓跋宁丛、党项所部米禽、吐蕃玛曲军镇节度使噶尔·赞婆以及吐蕃河南王唃厮啰兄扎实庸龙等驻守或遣将驻守,以及从公元1182年之后的金、元、明三朝在漒川城都有驻军。直到公元1590年(明万历十八年) 六月,青海蒙古火落赤纠合真相等部进攻洮州卫漒川军马场,掠走漒川明廷军马万匹,洮州副总兵李联芳3000人马全军覆没,李联芳也战死,后朝廷撤销了军马场,漒川城也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,漒川城也就被废弃。公元1595年(万历二十三年)十月,蒙古火落赤、真相、纳刺等部又出动了一万五千余骑进攻西宁。明军事先得到了西纳番族(藏族)的密告,迎战于康缠城,获胜。又与红帽番刺卡尔联系截击于小康缠,蒙古军大溃。把尔户、瓦刺它卜囊逃到青海湖以西,火落赤渡黄河南去,时由临洮总兵官云中陈霞和河州副总兵率领大军截击于白石崖,火落赤又南逃之漒川地区。数日后,在今碌曲县尕秀晒银滩明军与火落赤部遭遇,进行了一场大战,明军大胜,火落赤部四处溃散。此次战役在碌曲额尔琼立有汉文碑,又叫“西仓题名碑”,此碑位于现碌曲县拉仁关乡玛日行政村境内的额尔琼山西南麓。碑文言明朝万历二十三年“收番剿虏到此”之事。其碑文云:“大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十一月二日,临巩兵备道□人张镇守总兵官云中陈霞、河州副总兵榆阳周□、标下守备陈国策(陈霞之子)、领兵官□□经历牛应春、领兵指挥金城夏光裕、徐鸾、陈卿……收番剿虏到此”。公元1596年(明万历二十四年)青海火落赤残余又裹胁甘青藏族部落入攻河州,韩端月坚藏七世孙韩完卜与其叔普纲、永昌二寺禅师韩罗汉以导引官兵出土门关,至青海莽喇川击火落赤及昆都鲁夕成部。这年之后,火落赤部散居在黄河南部的热贡、泽库、达尔参(今河南蒙区)等地游牧。从此明廷也对藏区无力经营,因此,洮河上游便成为青海蒙古的势力;洮河下游成为卓尼杨土司的辖地。直到公元1747年秋,河南蒙古亲王旺舒克将碌曲双岔上下两部和德合仓拉姆部落(包括四川热当巴等部落)献给了郎木寺的创建者第五十三任噶丹赤巴坚参桑盖尊者。又于1751年坚参桑盖应卓尼土司之请,赴卓尼会见土司莫合宋公保,土司莫合宋公保在卓尼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,坚参桑盖给卓尼广大僧俗弘扬佛法,公保土司对坚参桑盖十分敬佩,将其所属之今碌曲县阿拉丁古寺院及所属五部赠坚参桑盖所属。止此,今碌曲县除西仓十二部落外全部成为郎木寺政教系统的神民。清朝末年,郎木寺的属民发生了一些变化,将格迪寺和毛日寺等寺院分裂了出去。


“漒川”之名由来于公元初到七世纪的汉文史料中,称甘青川交接处约东之宕州(宕昌)、西之白兰(青海都兰)、北之枹罕(临夏)和南之松州(松潘),其地为“漒川”。主要土著民族为西羌属种“漒川羌”。一说是以古西倾山脉之主峰“漒山”而得名,“漒山(又史料中记为:强山、西嶈山)”也就是今碌曲的“李恰如(ཀླུའི་ཆབ་བྲག)”山;一说是“姜塘(藏语)”而得名,“姜”是“野驴”之意,“塘”是“川”之意,因此,“姜”和“漒”音近,“塘”和“川”同意,而“姜塘”就是“漒川”。今天藏族群众对“尕海湖”仍然叫其名为“姜塘措毛”,意为“漒川湖”。后者更贴近于事实。


从公元404年以后“漒川羌”不见于汉史籍记载。周松的《宕昌羌源流管窥》中说:“宕昌羌正是因袭了漒川羌的故地而又向东发展的”。这就是说,“漒川”之地建立了宕昌国,也使中原人称宕昌国国民(包括漒川羌)为“宕昌羌”。另外,对史料的研究中也发现,此时,“西漒”和“沙漒”属吐谷浑国;“南漒”属邓至国;“东漒”和“洮漒”属宕昌国。这样“漒川”被三国拆分,“漒川”之名也就不再出现于汉史中了。


 “漒川城”的地理位置。据《山海经》郭景纯《注》云:“……洮水同出一山,故知嵹台,西倾之异名也。洮水东北流,迳吐谷浑中。吐谷浑者,始是东燕慕容之枝庶,因氏其字,以为首类之种号也,故谓之野虏”。《读史方舆纪要 卷六十》洮州卫条:“……又说:‘漒川城在卫南’”。《沙州记》曰:嵹城东北三百里有曾城,城临洮水者也。《水经注 河水注》说“自洮嵹南北三百里中,地草遍是龙须,而无樵柴。洮水又东北流,迳洮阳曾城北。”指的是洮阳(今甘肃临潭西)以西嵹臺山(今西倾山东脉)――洮水一线南北三百里左右的区域,为吐谷浑所控制。上述《水经注》也引《沙洲记》所说的 “嵹城”在“洮阳曾城”西南三百汉里(合125公里,直线距离大约80公理)的地方。以曾城(卓尼)为圆心以80公里为半径画弧,大致经过今天碌曲县尕秀赛银滩,由此说今天的“晒银道尔克”遗址就是“漒川城(嵹城)”。而“漒川”的区域很大,最大时整个河南藏区,其可分为“洮漒(今临潭、卓尼、岷)”、“东漒(今碌曲、夏河)”、“南漒(四川若尔盖)”、“西漒(青海河南县、泽库、碌曲的李恰如)”和“沙漒(青海同德、贵德)”等。其中的东漒羌部的中心就是“漒川城”。而“西漒城”,据《太平寰宇记 卷一百八十八》所记吐谷浑山水城名引段国《沙州记》说“西宏城东有西强城,因山为名,可容八百余人”。 段国是南朝宋人,他所提到的“西强城”“因山为名”则此城一定在洮水源头西强山(即嵹台山、西倾山)附近。疑为今李恰如的莫河川古城遗址(吐谷浑王树洛干定都此地)。其它漒川城池史书记载很少,无从得知具体的位置。


另据玛艾·智华嘉措医师的《洮源部族史明鉴》(藏文)称: “漒川城”对应着一座“天险(石山)”,它是“漒川城”东南面叫“宗(རྫོང་།)”的石群山(现又叫尕秀神山),其山沟由“宗钦(རྫོང་ཆེན།大城)”和“宗群(རྫོང་ཆུང་།小城)”两部分组成,沟内有一个很大的溶洞,而今成为群众朝拜的圣地,身患怪病或神经疾病的到这里祭拜者甚多。沟深处的山脚下有一座城堡遗址,本地群众叫“英雄城(དཔའ་བོའི་རྫོང་མཁར།)”,现遗址上有祭神台和祭旗等。此沟口对应的就是“漒川城”,与石群山山口遥相呼应。另外漒川城与石群山中间有一条路,本地藏族群众叫它“马车路”,从远处看,今天还能看出一条车印子,也说明古时漒川城与石群山之间的联系很密切。这种以“天险(山)”对应一座“城堡”的古代军事布局在古漒川之地就有十三处,叫“宗钦吉松(རྫོང་ཆེན་བཅུ་གསུམ།十三大城堡)”,现在十三座“城堡”对应的十三座“天险(山)”都被藏族群众祭为“神山”,又叫“宗拉吉松(རྫོང་ལྷ་བཅུ་གསུམ།十三大神山)”。个别“城堡”还有遗址,而大部分“城堡”已经消亡。如离“宗(石群山)”西南面不远处就有“夏洒霍尔毛神山(ཤ་བཟའ་ཧོར་མོ།)”,它们中间有一个大平川叫郭莽塘(མགོ་མང་ཐང་།),此郭莽塘西面叫“美朗川”地方也有一座古城遗址,这也与夏洒霍尔毛神山相互应。还有“漒川城”西南面约六十里处有“李恰如神山”古称“漒山”,其山脚下的莫河川上也有一座古城遗址。


因有了漒川之地,汉史中也就有了“漒川羌”这个族名。“漒川羌”的族源可以追随至古代藏族始祖四大姓氏中“穆氏”之后裔“穆察噶氏”。据藏史记载:数万年前“穆氏”之后裔“穆察噶氏”居住在古“阿夏”之地,也就是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即今天的甘、青地区。又据2018年考古发现距今16万年前的“夏河人(丹尼索瓦人)”,这进一步证实了藏族先民东迁的事实和漒川羌的族源。又根据藏族笨教传说:“距今4000年前,古象雄王国统一了整个青藏高原,古象雄鼎盛时期,象雄人将其地域划分为内、中、外三部”。漒川之地属“外象雄(今天的安多藏区)”。而《史记》等汉史对安多地区的羌人统称为“西羌”,对西羌中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部落都有不同的名称,如先零羌、烧当羌、党项羌、忠存羌和漒川羌等等。后来,西汉至十六国时期,在这甘青川三省交接处主要活动的是“漒川羌”,据史料称:“漒川羌出自烧当羌,西秦时,有三万多户,是居住在漒川之地的一支主要羌人部落联盟”。开皇五年(585 年),党项羌大首领拓跋宁丛率领部落向隋朝请求定居旭州(今甘肃省碌曲县境),并派遣党项将领驻守漒川城。隋文帝任他为大将军。后党项时叛时服。此时,党项拓跋部占居整个漒川之地。土著漒川羌(时称洮羌)被党项拓跋部统治。约在公元638年被吐蕃占领后,便以党项羌、洮羌(漒川羌)和来自吐蕃的军队相融合而形成了黄河南部藏族的先祖。


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“漒川城”遗址,虽已残破,却依旧如一尊巍峨的巨人般耸立于晒银滩草原,守望和护佑着曾经饱受战火洗礼,而今吉祥安康的“尕秀”这片热土。


来源: 藏网博客“德尔尤”专栏

兼听则明   tibetcul@126.com·投稿

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
转载文章,如有侵权,请联系告知删除



敬请关注 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


藏人文化网

“来自藏地的叙述和诗章"


藏人文化网服务号

“网上西藏,心灵家园,藏文化图书及生活艺术精品"


云端藏地

“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”


关注我们

往期回顾

从放牛青年到创业先锋 7名藏族青年的彩绘“梦工厂”

贡觉杰:唐卡勉萨派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

藏族著名摄影家根秋多吉镜头下的藏区巨变

拉萨八廓街的坚守与新生

柴达木“南八仙”:一个有根的传说

“95后”男孩南加巴邓的足球生活

【行天下】圆梦南迦巴瓦峰

长江源头的传统村落守护者

雪域青花夺天工——千年瓷器里的中华民族交融史

世界海拔最高山柳灌木丛与那曲种树

高原冰湖羊群出岛记

小小绣花针织就锦绣图——藏羌绣品秀上世界舞台

青海“95后”生态管护员为雪豹拍“写真”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